上周刚刚看了苏富比香港拍卖的预展,本周安帝古伦与本地的上海拍卖行预展接踵而至,让人一时间觉得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仔细想一下,因为刚刚过去的8月各大小拍卖行都在夏歇,是少有的空闲期,除此之外几乎月月都有拍卖会,连12月与1月都无例外,这样说来忙碌应该是常态才对。
国内钟表拍卖越来越热,一个原因是海外大拍卖行的重视:由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拍卖受到文物法等诸多限制,而西方艺术品中国买家一时还没有特别关注,似乎也只有钟表有可能在国内市场上做出一番业绩来,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家都极力将钟表推向前台。
那么国内买家对于这一切为什么要买账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外大拍卖行拿得到好货来,而且价钱也比较公道。以苏富比为例,一下子拿来了百达翡丽5073P、6140G、5101P以及名为碧池锦鲤的几个重量级的东西。其中前者是5074的镶钻款,为万年历加大教堂三问,镶嵌钻石显然增加了调校的难度,因此估价550至650万港元也不出人们的预料。如此的东西,也只有大拍卖行能够拿到,当然也会吸引诸多高端人士了。
类似的情况,今年安帝古伦主办第5届ONLY WATCH拍卖,以慈善的名义让诸多大牌制作独一无二之款,其实吸引了不少人有理由慷慨解囊,可惜这样的高水平的拍卖中国品牌与中国拍卖行目前还没有能力去做。
有关拍卖的话题太多了,这里谈谈在国际大牌拍卖行与国内拍卖行看预展的不同感受。我与一位年轻的同行看过安帝古伦预展以后,接着看上拍的预展——刚才还在说今年纽约安帝古伦拍卖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到了上拍相对来说就有逛地摊的感觉了。
当然,上拍也是一个小拍,除了几只估价在20~30万元的陀飞轮表之外,大多是几万元的“亲民”拍品,有些甚至标价几百元。不过众多人流聚集之下,看东西倒是其次,旁听一些对话非常有意思:有人看中了某款估价特别低的爱彼,反复追问该表的真实性,拍卖行方面回答已经向公司查过没有问题,而且也不是有“案底”的“黑货”。有人看中一个相当古老但也很漂亮的挂钟,担心走时的问题,接待人员明确告诉他刚刚经过维修,走时尚可,买回去必须仔细校准。还有人仔细比较不同款式的两只表,并且询问了一大堆有关机芯的问题。
类似的对话,一般在早期海外大拍卖行里比较容易听到,如今买几千几万元东西的买家甚至也关心起这些问题来,可见这些年国内钟表买卖双方都在向国际水准靠拢。
其实,我个人倒是很喜欢类似的这种价格亲民的小拍的,甚至在不同场合怂恿过拍卖行的有关人员无需做太多的目录与鉴定工作,有一些专家当场解答疑问即可,直接收点成本费每月甚至每周举办拍卖,程序简单点,东西可以五花八门,让像我这样的人有个好玩的场所。
当然,那些稍微上些规模的拍卖可以继续延续如今的做法,但拍品质量会高不少,价格就会高一点,所谓优质优价嘛。反观如今的海外大拍卖行,其价值高昂之下让竞拍者大多有着毕恭毕敬的态度,早年参加竞拍时的轻松与有趣是完全看不到了,这多少有点让人遗憾。拍卖,是件很好玩的事,太隆重太认真了反倒没有了情趣。
撰稿:丁之方
资深腕表专栏作家
「分享是美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直接在 App Store 搜索「每日腕表杂志」,获取最棒的腕表杂志 App!
© iDaily Watch · 每日腕表杂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