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间时间的细分,也就是人们日常习惯的上下午各12小时24小时之下的时刻分秒,其实完全是近代工业化时代的观念。无论是古代欧洲,还是古代中国,在24小时的框架下,其实都有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贴合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古代到近代的罗马时间:很长时间以来,古代的罗马人只注意到区分上午下午,就能够从容地安排自己的作息了。以至于公元前三世纪当罗马征服了一系列拥有先进天文知识的地中海沿岸希腊城邦,将其计时用的大型公共日晷移到罗马城作为战利品来点缀都市后,竟然没有注意到它们只有在原来的地点放着才能够准确地显示时间,因为纬度不同到了罗马必须对它加以修正,直到近百年以后才醒悟、专门制造了罗马自己的日晷

不管怎样罗马人是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根据太阳的起落将时间细分的方法。十分有趣的是,他们将一天分为12「小时」,一天开始于黎明结束于黄昏,分别为第一十二小时,中间的第六小时则是正午。这里最重要的是夜晚并不在这一计时系统里,此外由于夏天冬天太阳的起落时间差别巨大,于是古罗马的时间会根据季节不同而不断地修正,虽然这会让当时掌握了丰富天文学知识的科学家觉得不可思议,但倒很契合罗马的日常生活。

十四世纪以后,机械钟的发明让时间显示更加清晰准确,而罗马时间也有所改良,不过依然复杂难记:从黎明到黄昏被划分为白天,与夜晚各占12「小时」,但季节不同白天与黑夜的“一小时”长度会发生变化——夏季六月白天一小时长达75分钟,冬季一月仅为45分钟,夜间时间则相反夏季小时短而冬季小时长。

因为这样的变化,罗马的机械时钟必须每隔两星期调整一次。在早期的单针显示钟表上做这样的调整还很方便,但随着分针的出现调校就很麻烦了,许多情况下人们将分针称为「北方人弄出来的麻烦」,根本不去理会或者调校分钟。此后,这种24小时新制度又被修改了一下——一天中的开始被挪到黄昏。最后的第24小时日落前,而第1小时则为日落后的第一个小时,这被认为是最适合罗马式生活,一天的日子是随着太阳的落下而结束的。

但它确实让不少从欧洲其它国家来到罗马的访客困惑异常,曾经在罗马居住过相当长时间的歌德为此特别订制了一款能够显示欧洲标准时间与罗马时间的图表,以快速地切换两者。拿破仑进入罗马后干脆要求当地使用标准的欧洲时间,但当他失去权位后罗马自然地回归了自己固有的计时方式。

由罗马复杂的时间表达方式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其实直到明代后期欧洲传教士之前,中国人的历法与时间是非常特别的,不过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在明末与清初古老的怀表与古钟上面,反到是日本的博物馆里同一时代的古钟表有着24小时不均等的划分(它们同样出自欧洲工匠之手),其中的原因与演变始末是研究者必须认真弄清楚的。

此外,标准的十二时辰即使在欧洲传教士将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西方化后,其起始与结束依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严格地说,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类推。如此,则众多以十二时辰为号召的中外表款都必须更改自己的时辰显示方式,免得那些初入门者以讹传讹推算错误。

不同时代对于一天时间的划分细节其实值得认真研究,其中透露出的社会文化变迁尤其有待深入研究。

撰稿:丁之方
资深腕表专栏作家

「分享是美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直接在 App Store 搜索「每日腕表杂志」,获取最棒的腕表杂志 App!

© iDaily Watch · 每日腕表杂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Wechat arrow
获取最棒的腕表杂志 App
  • ● 请点击右上角的跳转按钮,
       选择「在 Safari 中打开」下载!
  • ● 也可在 App Store 搜索
       「每日腕表」下载!
Wechat overlay logo